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辛宣
最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收到了患者童先生(化名)送出的两面锦旗。
医院供图
37岁的童先生是一名10多年的乙肝患者,一直口服药物抗病毒治疗,但因工作繁忙时常忘记吃药,后来直接擅自停药,为病情的进展埋下了“祸根”。
今年二月,童先生出现尿黄、皮肤巩膜发黄,伴乏力、恶心等症状,前往某医院就诊,检查结果令他震惊,乙肝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入院后先后三次进行人工肝治疗,疗效都不佳,黄疸数据持续波动在500上下。
医生建议他进行肝移植,但受制于肝源的可用性和稀缺性,寻找适合的肝源并不容易,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然而病情不等人,经朋友推荐,童先生前往浙江省新华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此时的他精神差、乏力,还有严重的黄疸和腹胀、腹腔积液,体重已下降14斤。住院检查结果显示,童先生的总胆红素为476.4μmo1/L(一般其正常值是在2.2-25μmol/L),接近正常值的20倍;凝血酶原时间为39.2秒(一般其正常值是在9.2-13.9)和白蛋白28.6g/L(一般其正常值是在40-55 g/L),却远低于正常值。更为严重的是,黄疸迅速加深,总胆红素每日上升速度达17.1μmol/L,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情况不是很乐观。
主任中医师茹清静了解他的病情后,立即带领团队进行评估,制定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维持抗病毒和保肝退黄治疗的同时,用特色中药制剂进行内服和脐部贴敷,顾护“胃气”、扶正祛邪,辅以中药保留灌肠,清除体内毒素。
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三个月后,童先生转危为安,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顺利出院,出院后一直规律复诊,目前身体状况十分稳定。
医院供图
连续收治三位危急重症患者
“国字号”专科的底气来自哪里
在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童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鉴于童先生的治疗效果,之前与他住院相识的一位72岁的大伯和一位53岁的中年男子肝衰竭重度黄疸的患者也慕名前来求治,如今两位患者病情都已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茹清静介绍,慢加急性肝衰竭病死率高达70%,内科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人工肝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代替肝脏的全部功能,肝移植可帮助少数患者摆脱死亡,但是限于价格和肝源短缺的因素,或患者本身的身体因素,肝移植并不适合所有患者。这时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另一种选择。
近些年来,茹清静团队积极探索中西医协同治疗肝胆危急重症,通过前期研究认为“胃气”虚衰是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与现代医学的终末期预后模型(MELD积分)一样,可作为肝衰竭预后的判断方法,并总结出“凉血活血”、“利湿退黄”、“清热解毒”、“养肝固本”、“行气利水”等系列协定组方,结合脐部贴敷、中药灌肠等外治方法,提高了肝衰竭患者的存活率,改善了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男性患者更需警惕
出现不适症状尽快就医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出现严重障碍合功能损伤,出现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临床症状,也容易出现肺与肾脏等继发性损伤。茹清静介绍,病因除了最常见的急性病毒性肝炎,酒精、一些药物也会造成肝损伤,其中要特别注意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从接诊的数据来看,肝衰竭的患者以男性居多,这和男性社交活动多有直接关系,喝酒多加上压力大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乙肝高发、肝脏负担重等,因此提高了肝衰竭的病发率。
茹清静提醒,肝病患者(尤其是乙肝患者)如果出现精神乏力、食欲不振、巩膜黄染等情况,一定要第一时间就诊,警惕肝衰竭的发生,日常生活中减少酒精的摄入,防止劳累;特别是慢性乙肝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患者,切不可盲目停抗病毒药物,需遵听专科医生医嘱,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以防止病情的恶化。
精彩推荐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来自作者[神秘的蛇]投稿,不代表酷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osku.vip/twkp/2025sop04-1301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酷展号的签约作者“神秘的蛇”!
希望本篇文章《男子专科哪好(37岁男子不用换肝)》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酷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丽娜 通讯员 辛宣最近,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肝病、感染性疾病科全体医护人员收到了患者童先生(化名)送出的两面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