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没想到靠着自己的力量能够吸引那么多外国人感兴趣,甚至有9位跨越8000多公里跟着我来到我的家乡大理,去亲手、亲眼感受和深入了解最本土的民族文化。”段怡然说,“这5年的坚持是值得且令人欣喜的。”
她有一个远大的梦想:“希望自己、自己的工作室成为一个‘桥梁’,通过传统手工艺这个媒介,让大家了解到最真实最多元的大理,了解到今天自信开放多元的中国。”
视频加载中...
外国人来村里学技术?
2024年3月27日至4月6日,这11天里,段怡然带着11位友人、同时也是她的学生,来到她的家乡大理,带他们“零距离”感受大理的风土人情。期间,他们学习织布,学习传统刺绣、扎染、羊毛毡以及彝族编织技法。
在田间地头亲眼看到染布材料的发源,在深夜不知疲倦地学习制作,亲手刻印属于自己的“甲马”,与白族阿奶坐在一起为了完成一块布的制作皱紧眉头……
一位参加活动的学员曾参与很多知名电影戏服的制作,在参加了这次活动后,表示自己对大理、对中国的文化多样性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有的村民看到这群外国人来学习,一开始还感到纳闷。可是看到他们学起来那股认真劲儿,感受到他们对传统手工艺的尊重和热情,也不禁受到感染和鼓舞。
从参观兰草基地,到学习手作织物再到游览了解人文,这11天里,段怡然的妈妈也觉得自己仿佛上了堂“课”。
看着女儿从创业到现在,一点一滴积累,现在她不仅能养活自己,还受到那么多国际友人的喜欢,这位母亲一颗悬着的心稍微放下了些,“创业是很不容易的,女儿的坚持和执着也感染了我。过去是她带我看世界,现在是她带我重新来见识大理。她真的很棒,作为妈妈,我以后会更加全力支持她的梦想。”
把“洱海蓝”带给世界
段怡然是土生土长的大理白族女孩,1995年出生,在大理古城洋人街长大,自小便有很多机会跟外国游客交流。亲戚家在周城世代开设扎染坊,也给了她不少接触民族手工艺的机会。
2019年,段怡然留学英国,就读于伦敦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戏服设计专业。
学习过程中,她不止一次地想,“很多技法其实我在家乡都见过呀,甚至可以有更妙的处理方法。”她在实践中也获得了很多师生的认可。
毕业后,段怡然决心创业,在伦敦开了一间中国传统手工艺工作室,起名为“怡手作”。
除了卖手工艺品,还开设课程。
像每个年轻人一样,段怡然熟练运用社交媒体,她想到并着手拍摄一部纪录片去记录民族手工艺,并根据纪录片制作了系列线上课程,通过在英国当地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建立了线上互动社群。
她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家乡大理的非遗扎染技艺结合在一起,又将中国传统手工艺如刺子绣、编织等融入课程。
经历了摆摊、发传单、录制线上课程等过程,工作室成立仅一年多,就吸引了来自英国、美国、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客户。
不少外国人专门跑来找段怡然学习。
平常,在大理的亲戚朋友会帮段怡然留意集市上好看的纹样、作品,也有一些乡亲委托她帮着卖手工作品,就这样,她也助推了民族服饰的“出海”。一抹抹来自大理的蓝“飞”到异国,民族手工艺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也让不同文化之间建立了更多的联系。
“怡手作”逐渐步入正轨,来自1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学员参加了课程,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了这个工作室。2021年,伦敦大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迪士尼等先后邀请她开办线下工作坊活动。
至今,怡然和她的团队已开展500多场工作坊课程,并受邀到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以及英国各大院校进行授课。
在段怡然的身体力行下,不少外国人对遥远的大理,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有了越来越多的好奇,他们迫不及待踏入这片土地,想要了解这里的民族文化与故事,促成了这次行程的契机。
“桥梁”让人们看到更多可能性
行程即将结束时,段怡然和小伙伴们在洱海生态廊道边的一间客栈院子里举办了一场交流活动,讲述了这些天的故事,介绍了每个人不同的背景和经历,并展示大家研学数天的作品。
活动中,白族民歌和西方歌曲同台演绎,相隔千里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这种“求同存异”的氛围,这份“双向奔赴”的畅快,引起阵阵掌声与笑声。
看到戴着白族头饰的、穿着彝族服装的老外,路过的游客以及大理老乡,总会忍不住上前问一句“May I take a photo with you?(可以和你拍照吗)”
段怡然用自己的努力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民族手工艺是跨越种族、跨越文化、跨越语言的一种载体。“学习白族扎染前,很多外国人甚至不知道中国有少数民族。我们的扎染坊或许成了他们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起点。”
段怡然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成为一个“桥梁”,“如果你做的事能够较大范围地影响到他人,是很令人开心的一件事。”段怡然回忆,有一次在伦敦地铁上,一名外国人看到她身穿的民族服饰,问她“Are you Bai?”(你是白族吗)。这种在异国被“认出”的感觉让人很自豪。
如今,她还在筹备新的项目,想要邀请拥有特色手艺的村民赴英国开展讲座,并希望更多年轻人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将优秀传统文化传递下去,建立起更多样更长时间的国际文化交流。“我还希望,让真正花了一辈子专注做这件事的村民,能够自己为民族艺术发声。”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马雯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吕世成
责任校对 郭毅
主编 何晓宇
终审 编委 李荣
本文来自【春城晚报-开屏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来自作者[树炎彬]投稿,不代表酷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osku.vip/shenghe/2025sop04-1309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酷展号的签约作者“树炎彬”!
希望本篇文章《youbai(啥大理姑娘带外国人来村里学民族技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酷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没想到靠着自己的力量能够吸引那么多外国人感兴趣,甚至有9位跨越8000多公里跟着我来到我的家乡大理,去亲手、亲眼感受和深入了解最本土的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