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售卖手机,建议报警
律师: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
陈先生咋都没想到,自己大学毕业,平时也有防诈骗意识,怎么就上当了呢?
>>事件缘起
陌生电话说“充话费送手机” 最初觉得是诈骗但最终信了
1996年出生的陈先生来自甘肃,大学毕业后,在西安建筑行业从事技术员工作。
陈先生说,3月24日,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说,因为我是移动老用户,现在有充话费免费送手机活动。我一开始担心是诈骗,但听对方讲完后,竟然相信了。”27日,陈先生说,他一直用的是移动手机号,而且也办理了移动宽带。“对方说,我交两年话费,每个月70元,话费是自己的,等于手机是免费送的。我想反正每月需要交话费,还能白得一部手机,就告诉了对方我的地址。”
两天后,一个穿中国移动工作服的“业务员”来了。“他带着手机,说我需要在支付宝开通免密支付功能,每个月会自动扣走70元。他让我打开支付宝花呗,扫一下他出示的码。扫了以后,他拿着我的手机,输入了1680元,然后让我输入密码。我问为什么,他说每个月会返70元话费,然后我就输了密码。”陈先生说,事后他才反应过来,对方从他的支付宝花呗一次性刷走1680元,也就是之前所说的两年话费总和。“幸亏我反应过来了,没有点击分期付款,要不然我还得还利息,下个月一次性还完,就不用还利息。”
>>发现异常
手机套餐莫名被变更 每月得多交70元
更让陈先生诧异的是,当天他发现自己的手机号码欠费了。一查,怎么多扣了70元?把原来的话费余额扣完后,还欠下十几元;套餐也从原来的每月67元变成了137元!陈先生回想起来,“业务员”还要求他提供身份证,他没带,因此提供了身份证照片,而且还让他在一个空白协议上签了字。“我判断,变更套餐与这些流程有关。”陈先生说。
陈先生知道自己被骗了!他连忙联系中国移动客服10086,客服人员查询后回复,他的手机套餐被变更了,每月最低消费137元,当月生效,其中每月的70元为“权益金”,可以兑换成消费券。对于充话费送手机的事,客服人员称不知情,1680元也没有到中国移动的账户,在陈先生的手机号码上,也查不到每月返还70元话费的信息。
在陈先生的要求下,中国移动客服人员取消了套餐变更,并且承诺会以话费返还的形式承担扣掉的70元。但对于陈先生退手机退费的要求,客服人员称没办法解决。
>>男子诉求
“就想把手机退了,把1680元退回来”
3月2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见到陈先生,他带来了那部手机,并且给记者看了支付宝花呗的扣费信息。
从手机盒信息看,手机品牌为Redmi14R,5G,橄榄绿色,6GB内存,128GB储存。
从支付宝花呗扣费信息看,收款方为“西安市朱雀广场旗舰厅通信服务店”,不过,记者在企查查APP未查到任何相关信息。
陈先生说,当天,“业务员”用他的手机卡装入新手机并且激活,但他还是用回原手机,新手机没有用。“我现在就想把手机退了,把1680元给我退回来,这明显是欺诈和诱导。我查了一下,这款手机正常就卖几百元,而且那个70元权益金,其实也是让我去更多地消费。”
>>维权受挫
“业务员”:钱不在我这里,需要上报
最开始打来电话的陌生号码,再打过去已是关机。3月27日,陈先生当着记者的面拨通了“业务员”的电话,对于70元话费返还和套餐变更,对方含糊其辞,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让联系售后。但是售后人员仅能微信联系,而且标注“接不了语音”,售后称“有协议,退不了”。
对于退费,“业务员”称:“钱不在我这里,我需要上报。”问他是不是中国移动的工作人员,同样含糊其辞。他说自己“是营业厅的”,问是哪个营业厅,他坚持不说。
3月27日,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以陈先生亲友身份联系中国移动10086客服,客服人员称,他们经常接到类似的投诉,通过中国移动官方渠道,如果查不到对方所说的承诺,那一定是骗局。中国移动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售卖手机。关于套餐变更,客服人员说,有的手机店也有相关营业执照,可以根据一定流程办理套餐变更。建议陈先生报警处理。
>>律师观点
受欺诈方有权要求返还花呗款项并索赔
3月27日,陕西硕瀚律师事务所主任冯涛分析,这无疑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不法分子冒充移动工作人员,凭借免费领手机的幌子,利用陈先生对电子产品的不熟悉以及贪图小利的心理,成功设下骗局。
在民事层面,陈先生签署的空白协议,并非其真实意愿表达,协议效力存在瑕疵。依《民法典》,受欺诈方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民事法律行为。陈先生应尽快收集通话记录等证据,申请确认协议无效,要求返还花呗款项并索赔。
刑事方面,虽然此次骗取陈先生的金额未达到一般认定的“数额较大”标准,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若诈骗行为存在针对特定群体、多次诈骗等情形,即便金额未达标,也可能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不构成诈骗罪,也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诈骗者进行处罚,如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建议消费者面对“免费”“优惠”等活动时,务必保持警惕,要仔细核实对方身份与活动真实性。一旦遭遇诈骗,应立即报警并妥善保存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任婷
本文来自作者[元晶晶]投稿,不代表酷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osku.vip/dqbk/2025sop04-146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酷展号的签约作者“元晶晶”!
希望本篇文章《移动交话费送手机活动(电话推销充话费送手机 结果花呗扫走1680元 每月还多了70元话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酷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中国移动: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售卖手机,建议报警律师:这是一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陈先生咋都没想到,自己大学毕业,平时也有防诈骗意识,怎么就上当了呢?>>事件缘起陌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