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历史连载544-中国移动之飞信Fetion和飞聊的那些事

161移动聊天-飞信Femoo-飞信Fetion的诞生故事:
1999年:腾讯推出QICQ。

2001年2月:北京移动签约腾讯,成为第九家开通“移动QQ”业务的分公司。用户每月只需付出5元,便可在与移动用户免费度互发短信,或通过电脑向手机免费发短信。“移动QQ”又名M161“161移动聊天”2004年6月:中国移动委托北京移动牵头进行IM即时通讯的试点,与微软合作,成立中国移动聊天WAP项目组。浙江已成为中国移动开展“综合即时通”的试验田,这项业务后来又逐步扩展到了广东等其他省份。2004年12月:中国移动和腾讯的“161移动聊天”技术合作到期,照顾移动没再续签,单独运营“161移动聊天”。中国移动进军即时通信前请麦肯锡做过报告:一是收购一个。当时腾讯估值150亿,收购洽谈时据称要价300亿,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特意考察腾信总部,最后嫌贵没买;二是自己造一个。2005年:北京移动承接飞信的运行平台、软件开发等工作。北京移动与易通无线公司合作推出了飞信。易通无线负责人张志浩,曾是腾讯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微软MSN的前中国区负责人罗川也参与飞信项目。2006年1月:

2006年无线数据和增值业务工作会议: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表示,IM是中国移动2006年的工作重点,IM工作的整体目标是打造移动综合的IM品牌,做移动综合IM领域的NO.1。2006年:“161移动聊天”累计注册用户500多万。2006年6月:中国移动发布停止与各类IM的SP服务合作通告。通告称,从6月1日起,各梦网业务线(短信、彩信、WAP等)中不再新增聊天社区类梦网业务,而现存聊天社区类梦网业务也不再与此类业务开展任何形式的营销合作。对于现有IM业务,最后时限是今年12月31日。2006年7月底:中国移动发布“移动IM飞信Femoo”公测版-飞信1.00.120Femoo。中国移动表示不会垄断即时通信市场。

飞信的英文最初叫Femoo,因为Femoo发音类似“坟墓”,更名为Fetion。

2006年12月31日:飞信用户577万,活跃用户194万,占比三分之一。手机客户端3.6万,活跃用户2.17万。2007年3月:神州泰岳设立的控股子公司新媒传信与北京移动签订了飞信开发及运维支持合同。2007年5月:中国移动正式推出飞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服务应用,飞信融合短信、GPRS、融合语音IVR等功能。经过11个月的试用期间,中国移动飞信用户达到2068万户,活跃用户约700万-800万。飞信可以在PC端、移动端、WAP网页给手机免费发送短信,且无论对方上网与否,都能收到短信,一度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飞信具有VoIP功能,在语音群聊中中国移动采用了超低资费。飞信可以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与好友开始语聊,还可以支持多达8人的同时在线会议。不计市话和长途,无论主叫被叫,早8:00到18:00每分钟0.25元;晚18:00到次日早8:00每分钟0.15元。

中国移动副总裁沙跃家:中国移动将把该业务打造成以即时通信为基础,集游戏、音乐、视频、网上营业厅等多项服务于一体的综合移动通信服务平台。记者登陆中国移动飞信网站获悉,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联想等手机均可开通飞信业务。业内人士:“短期内飞信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移动的短信收入,但是长期来看,中国移动完全可以利用飞信这一平台通过开展其他应用把这部分收入弥补回来。而且飞信本身作为即时通信工具,用户黏性很高,可以减少用户的离网率,增强用户对中国移动的品牌忠诚度。”
2007年第三季度:飞信一举超过阿里旺旺、Skype、网易泡泡等,成功坐上了国内IM市场的第四把交椅,仅次于QQ、新浪UC以及MSN。
2008年:王建宙调派原中移动数据部总经理叶兵担任卓望CEO,并引入原MSN中国负责人罗川执掌卓望旗下的139互联。卓望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卓望对飞信的三年运营权的合同。
2008年:易观国际的数据,大学生群体中飞信的市场占有率仅次于腾讯QQ,超过微软MSN,位居第二。

2009年2季度:飞信位居第二。

2009年:飞信用户同比增长了近7成,用户数1.84亿,活跃用户5348万人。
飞信QQ的故事:
2009年12月:中国移动宣布对腾讯等互联网即时通讯业务“断供”:“相关SP的合作协议续签到今年12月31日为止”。合约截止的前5天,腾讯表示,正在与移动“处于积极的洽谈之中”。合约截止前一天,腾讯宣布与移动合作开发“飞信QQ”。在初始合约中,腾讯分成85%,但所有权归属于移动,腾讯承诺将移动QQ的用户引渡至飞信平台,所有想继续使用该业务的用户,将同时开通飞信账号。

腾讯允许飞信QQ与QQ用户聊天,但却不将QQ的增值业务如QQ秀、宠物开放给前者,使“飞信QQ”始终只能停留在文字交流的水平上。
2010年2月:飞信开放邮箱注册功能。
2010年:互联网大事件“3Q大战”,不少网民抵制QQ,从QQ转战飞信、MSN等软件。飞信的史上高光时刻:拥有5亿注册用户,高峰期活跃用户接近1亿。

2010年第三季度:国内IM市场份额

2011年5月:飞信PC客户端2011正式版 春晖(V4.4.1)推出。
2011年6月27日:飞信运营权由卓望信息交给广东移动的南方基地。2008年卓望与中国移动签署了卓望对飞信的三年运营权的合同,到期不续签。
2011年7月:卓望撤销飞信事业部,员工暂归互联网事业部。
2011年12月:2011年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发布飞信+,包括飞聊、社区、彩云、飞信开放平台四个部分。

2012年5月:飞信开放联通、电信手机号注册(飞信每条0.1元)。

2012年底:飞信用户9932万,最高同时在线用户531万。
脸上没嘴的微信、脸上只有嘴的飞信:

2010-2012年:连续三年飞信活跃用户在8000-9000万左右,增长缓慢。2011年1月推出至2012年年底:微信用户快速增长到3亿,月活跃用户超过1.2亿。
飞信KPI考核留的故事:
中国移动将飞信业务列入KPI考核进行推广。这看似有效的推广方式却为其埋下了隐患。一位接近飞信运营团队的人士表示,飞信的推广要求各省运营商配合并下过指标,结果有的省运营商为了完成指标给安装飞信的用户送油,只要安装飞信就可以到超市领桶油,每月有几天用户就涨,过后就跌。KPI考核的隐患:飞信用户的快速增长,在失去政策压力便快速衰弱。2013年中国移动的KPI规划中并没有把飞信列入其中。
飞聊的故事:
2011年3月:弹指工作室推出小巧灵活的即时聊天工具“弹指聊天”。



2011年9月:神州泰岳的子公司新媒传信的内部人员向记者透露称,其确准备将“弹指聊天”更名为“飞聊”。也有中国移动内部人士称,飞聊是中国移动委托合作公司开发的。“弹指聊天”的开发团队弹指工作室介绍,其产品定位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即时通讯市场,全力支持中国移动通讯及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弹指聊天”支持iOS、Android、Symbian三大智能手机平台,可跨国内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进行使用。

2011年9月28日:中国移动推出全新打造的新一代IM软件-飞聊“体验版”,飞聊基于飞信基础上开发,增加语音短信功能,可以用飞聊免费通话。

2011年10月26日:中国移动在飞信官网及各软件下载网站推出飞聊“公测版”,包括Symbian S60 v3、Symbian S60 v5以及Android2.1的三个版本。

飞聊内部截至2012年3月的数据显示,在发展近半年左右的飞聊激活用户数达到400万左右。中移动开始提出一些其他移动业务的接入需求:针对用户的引导和加入策略(希望接入移动的139邮箱客户端),针对省公司的业务能力定制(希望增加移动的彩云通讯录功能),针对移动业务的推送功能加入等。2013年7月5日:对于用户关心的中国移动手机聊天工具“飞聊”将停用的传言(有中国移动用户收到官方发来的短信称,“业务变更的影响,自2013年7月10日起,飞聊将无法发送和接收‘飞信’信息,如果要继续与飞信好友联络,请下载最新的飞信客户端。”),中国移动表示,飞聊不仅不会停用,而且正与一些国家的运营商洽谈,拟推向海外市场。

2013年7月:媒体报道:据非官方统计,飞聊用户仅300万左右。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移动将会把飞信与飞聊合二为一,直接在飞信上添加飞聊的语音对讲功能,使得飞信的功能更强大。2013年7月:媒体报道:中国移动已经解散飞聊运营团队,飞聊产品的维护和更新也从本月10日后陆续停止。内部员工回忆:“业务承载的前提中移动不首先考虑用户体验,而是数据指标,不仅飞聊,飞信至今发展不起来与这也有很大关系。”2013年: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发布飞信业务的6.38亿元招标公告,4个标包:基础服务、无线产品、同窗以及公共服务,合同金额分别为31131万元、12421万元、11903万元、8392万元。《飞信业务无线产品子项目》的音视频通话能力就将飞聊的音视频通话能力集合在飞信中。《飞信业务基础服务子项目》:产品实施与支撑服务、平台及资源支撑服务、营销及渠道支撑服务等三部分工作内容。软件产品开发四个方向:MAC飞信、WIN8飞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平台。《飞信业务无线产品子项目》:手机飞信及飞信HD两部分。软件产品开发三个方向:音视频通话能力、飞信桌面Launcher、飞信ROM。《飞信业务同窗子项目》:飞信同窗前身是飞信空间和飞信内容开放平台,是中国移动飞信的SNS社区类产品。围绕飞信同窗的技术实施与支撑工作以及软件开发工作两大部分。《飞信业务公共服务子项目》:飞豆平台、电子渠道产品、推广位平台以及内容管理与运营子项目。

2013年3月:中国移动总部数据部召集互联网基地、国际公司、移动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召开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飞信推出6年多来虽积累近1亿活跃用户,但与两年间就达3亿用户的微信相比,发展显然落后。
2013年4月:中移动低调上线飞信公众平台,未来将默认全网开通。


2013年:有位网友在「飞信是怎么衰落」的问题下回答:除了免费,没有体验好的地方。

2007年-2013年:神州泰岳的业绩
2007年-2008年:飞信收入增幅分别为100%和216%。2007年-2013年:神州泰岳连续6年独家为中移动提供飞信支撑服务,共计获得分成24.9亿元。2008年:飞信净利润一度占据神州泰岳总体利润的76.97%。2009年:飞信用户同比增长了近7成,为神州泰岳贡献了超过100%的收入增长和近8成净利润。2013年:飞信净利润占据神州泰岳总体利润的下降至15%。2009年-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给飞信业务研发和运维外包公司神州泰岳的费用高达15.4亿元。如果加上2012年签约的6亿封顶的费用,并且2007年和2008年以8亿计算,神州泰岳的飞信外包费高达30亿。
飞信2014-“和沟通”版

2014年5月31日24时:飞信位置服务(位缘)下线。
2014年飞信平台口径收入9亿元,同比下降3.1亿,降幅26%。飞信收入下降主要原因是:曾占据飞信收入主体的上行短信收入同比下降2.4亿元。
截至2015年12月:飞信手机端人均业务量从2014年42条,下降至29条,零消息量用户从55%增长至83%。
2016年4月11日-4月17日:艾瑞咨询数据:飞信日均覆盖人数354万人,网民到达率1.0%,排名第四。
2016年:飞信被更名为“和飞信”。

2016年8月8日: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移动通讯应用“企业飞信”在各大应用商店悄然上线,未做任何宣传。
2016年11月23日:中国移动在北京正式举行企业飞信发布会,宣布对外推出企业飞信。由中国移动杭州研究院运营。

飞信招标项目的故事:
2013年:“2013年飞信技术实施支撑及软件开发公共项目”、“飞信业务同窗子项目”、飞信业务无线产品子项目”,金额分别为8392万元、11903万元和12421万元,总计3.2亿元。2014年:“2014-2015年飞信系统硬件维保服务”和“2014年飞信平台运营支撑项目”,金额分别为794万元和13万元,总计807万元。2015年:无招标项目。2016年:“2016年和飞信存储替换集成项目”、“2016-2017年和飞信运营支撑项目”、“2016年和飞信存储数据迁移项目”和“2017年和飞信OTT节点技术实施与支撑项目”,前三项金额为28万元、1385万元和48万元,第四项为单一来源采购,未公布项目金额。2017年:3626.5万元的“和飞信业务运营支撑服务项目”和4764.6万元的“和飞信客户端技术实施与支撑项目”。神州泰岳中标。
易观千帆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11月9日15时30分,飞信的活跃用户不足百万;腾讯的QQ和微信分别拥有6.62亿和超过9.63亿的活跃用户。
2017年11月23日:2017中国移动通信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中移互联网发布和飞信的新产品和新战略,提出将工作与生活相融的“工作向左,生活往右”等概念,正式进入政企级市场和 to B 业务。推出和飞信免流量体验半年。

飞信下线的故事:
2016年5月16日:北京移动的公告。

2016年5月:媒体报道飞信下线的消息。

2016年5月18日:飞信辟谣“内容失实较为严重。”

2019年8月4日:访谈节目《财新时间》,中国移动前董事长王建宙表示:运营商很早就把手机当作支付工具,但过多讨论了技术问题,缺乏市场适应性,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考虑不够,跟互联网公司差开了距离。“微信也是这样,我们最早在手机上推出了飞信,这个应该我们是最早的。”


2020年7月10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

2021年4月9日:和飞信暂停移动办公业务。

2021年12月29日:和飞信宣布暂停通讯录服务。

2022年7月15日:中国移动发布公告,宣布调整和飞信业务,自9月30日开始停止提供该服务。
本文来自作者[戈士娇]投稿,不代表酷展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osku.vip/yelw/2025sop04-627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酷展号的签约作者“戈士娇”!
希望本篇文章《移动飞聊(通信历史连载544中国移动之飞信Fetion和飞聊的那些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酷展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通信历史连载544-中国移动之飞信Fetion和飞聊的那些事...